白術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》并列為上品,原名“術”,來源于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干燥根,主產于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等省。其性味甘、苦、溫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汗、安胎等功效。白術的主要化學成分為揮發油、內酯類化合物及多糖。其中內酯類成分具有抗炎、抗腫瘤作用,該類成分還具有調節胃腸道功能和促進營養物質吸收的功能,尤以白術內酯Ⅰ作用明顯。本研究通過對白術內酯Ⅰ索氏提取工藝的最佳條件的研究,為今后進一步研究其藥理作用提供實驗基礎。
提取方法白術(炒)飲片400 g,低溫真空干燥并粉碎,分別過60,80,100目篩備用。分別按表1實驗方案精密稱取不同粒度的白術(炒)粉末15g置索氏提取器中,加入規定量的石油醚,于水浴鍋上提取,至規定時間后取提取液過濾,旋轉蒸發儀濃縮至干,殘渣加適量甲醇溶解并轉移至5ml量瓶中,取提取液適量于離心機上離心,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
索氏提取器-上海那艾
作者于正交實驗前進行了預實驗,考察了提取方法對白術(炒)
中白術內酯Ⅰ提取率和含量的影響,結果表明索氏提取法較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效果好,故本研究中采用索氏提取法。
本研究對白術(炒)索氏提取1~9號實驗方法所得成分進行
TLC和紫外掃描分析,實驗結果表明提取物中均含有白術內酯Ⅰ。
對索氏提取1~9號實驗方法所得成分進行HPLC法測定白術
內酯Ⅰ的含量,得知5號實驗方法所得白術內酯Ⅰ的含量最高。